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聚焦“专精特新”:首入政府工作报告 未来越来越火


3月全国两会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这是“专精特新”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迅即引起一些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的关注。

“专精特新”虽是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但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中央文件中。据中制智库理事长兼研究院院长新望介绍,早在2012年4月26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首次提出了鼓励小型微型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的“专精特新”的和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发展的道路,而这也是国家层面首次为中小企业发展方向定调。此后工信部出台了多个意见和通知,鼓励各地支持“专精特新”小企业发展,并在2020年联合财政部安排专项奖补资金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大创新投入。

2021年7月30,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再往前,7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以视频方式出席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峰论坛时强调,“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企业家要以“专精特新”为方向,聚焦主业、苦练内功、强化创新,把企业打造成为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或者“配套专家”。

新望院长表示,十九大之后,中央再次明确了实体经济立国的思想。习总书记强调,“实体经济是国家的本钱”,“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用统计数据来理解,即实体经济的80%是工业,工业的87%是制造业。新望院长补充,我们讲实现农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其实都要靠工业现代化来支撑,譬如说,中国已是军事大国,背后靠的就是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的支撑。

“十四五”规划有一个新的提法,“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这意味着,要高度警惕制造业比重下降过快;“十四五”规划还提出,要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这同样意味着,中央对培养专精特新企业的高度重视。

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四个省份是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这四个省的共同特点是一大批中小制造业企业成为经济基本盘。尤其浙江和中国台湾地区,中小企业发达,财富分配呈现出均富特征,中等收入家庭成为社会主流。新望院长分析表示,这两三年在议论的南北经济差距拉大,实质是南北方县域经济差距大,而县域经济的主角是中小民营企业,是中小民营企业基础上的块状经济、产业集群。南北差距,本质上就是中小企业发育好不好、民营经济发展好不好的差距。习总书记有长期在福建、浙江工作的经历,深知中小民营企业的重要性,强调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事出必然,顺理成章。

中制智库注意到,去年底,工信化部联合18个部委联合发布的《“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中,提出了“百十万千”的培育目标:“十四五”时期培育一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十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千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结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由此可见,在整个国家层面上,已经把“专精特新”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新望院长提示,“专精特新”必须是实实在在的、抗打抗摔的;不管到什么时候,中小企业要想真正成为“专精特新”企业,都须谨记创新才是“不二法门”,抛开自主创新、硬核科技谈“专精特新”,都是无稽之谈。已经榜上有名的“专精特新”企业,也要加快创新的步伐,要聚焦主业,苦练内功,强化创新,努力实现更多更新的突破。

本期中制智库重点聚焦“专精特新”。



中制智库理事长新望:详解“专精特新”


18801649401797_.pic.jpg

中制智库理事长兼研究院院长新望


一、产业链竞争需要“专精特新”来卡位

中国制造经历近40年快速而粗放的发展,目前正出现一个历史性转变,即从集成制造转向基础制造。改革开放之初,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最终产品的制造实则是组装。至于是进口配件组装还是国产配件组装,不是最为紧迫的问题。汽车、手机、飞机莫不如此。集成思维最为典型的是汽车。进口整车高税,但零配件免税;新能源整车有补贴,零配件无补贴。直到2020年上海引进特斯拉,才注意到零配件的国产率问题。

集成思维造成了装配虚胖,零配件太瘦,整个制造业没油水、没韧性。从原料到制成品,我们缺中场技术,缺中间制造。西方先行工业化国家是先分工协作制造零部件,最后再发展集成组装。我们则倒过来,先有集成组装,现在再回过来发展细分领域的零配件制造,补上零部件制造的基础课。“十四五”规划提出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就是有补课的意思。制造业的产业基础是六个“基”,即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设备、基础芯片、共性技术基础。这些既要靠国家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更要靠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二、补短板是应急,锻长板才是长远之策

从行业格局看,专精特新企业的分布领域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与工业强基有关的,就是上面说的六个基;二是与中国制造2025中规划的十大重点领域相关的,所谓十大领域是指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三是与卡脖子技术和产品相关的,如我们上面提到的芯片、传感器等等。

以往东南沿海制造业的出口加工和组装集成,被长期压制在全球价值链底端,难以实现创新发展。未来,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企业多了,不仅可以大大优化内需产业链、供应链,而且可以提升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专精特新企业的成长,不仅可以强链、铸链,促进中国制造走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而且对于逐步推进国内产业链逐步融入全球创新链,将创造更多机会,赢得更大主动权。

“专精特新”企业主导产品通常都有“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的作用,在国内细分行业中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从长远看,一个经济体永远不可能把所有的短板都补完,除非是自绝于全球分工贸易体系。补短板是应急,锻长板才是长远之策。经过几年坚持不懈的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积累,必将形成我们自己的产业长板、产品长板。到那时,别人卡你的脖子,你就可以攻他的软肋。

三、支持“专精特新”,中央和地方都动了真格

我国将“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写入了“十四五”规划的“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之中,可见其属于制造业。国家和地方对专精特新的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定义,有一些共同性规定和内涵。如专业化主要是产品在分析市场的有较高占有率;精细化主要是拥有一定专利和知识产权收益,研发投入比重高;特色化的指独门绝技,以及商标知名度;新颖化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基本条件,主要是四个指标:经济效益、专业化程度、创新能力和企业管理。从目前评比的情况看,各地报送企业积极踊跃,最终遴选时,市场占有率可以放宽,但细分行业专注度和产品的不可替代性将占优势。

目前,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政策已呈现连续性、梯度性。既有各地培育的一般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亦有各级政府认定的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在工信部体系,有三个序列,一是中小企业局主导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序列,二是产业政策法规司和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主导的单项冠军序列,三是科技司主导的新兴产业领航企业序列,这个块头稍大一些。各地评选培育的独角兽、瞪羚,类似于新兴产业领航企业,只是体量较小。

截至2021年6月底,全国共有11.30万家“专精特新”入库培育企业、3.70万家省级“专精特”中小企业、499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3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的有727家)、596家单项冠军企业。

“十四五”期间,工信部将形成“百十万千”专精特新企业群体,通过“双创”带动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省级的专精特新企业、1万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1000家单项冠军企业。同时在资金保障上,工信部联合财政部在“十四五”时期将通过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累计安排约100亿元奖补资金,分三批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

四、中小民营企业遭疫情冲击,不应“落井下石”

“专精特新”企业都是民营企业,很容易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如2008年经济危机、前几年股权质押融资杠杆太高引发的国进民退等。2020年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民营企业造成很大的冲击。

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是同一回事,有时也叫民营中小企业、中小民营企业。我们现在听到的都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而没有专精特新国有企业和专精特新大型企业的说法。国有企业很少专精特新企业,是因为专精特新企业都高度专业化,不追求规模化,专精特新企业依赖于独门绝技和技术发明,依赖于个人创造力。由于国有企业很难为这种依托于个体的创新要素定价,而高级人力资本要求产权明晰,回报明确,因此中小民营企业更适合专精特新要素的配置。

新冠疫情对中小制造业企业的冲击非常严重。一大批的中小企业消失了,网上有各种统计数据,虽然口径不一,但可以参考。受影响最大的当然是流通行业、餐饮、旅游、电影、会展等第三产业,但第三产业中一般包含有50%以上的制造业,因此中小制造企业也受到间接影响,尤其是交通中断,运输成本猛涨,国外疫情蔓延造成产业链断裂,需求萎缩,轻纺、家具等等一般制造业普遍减产、亏损,国内除防疫物资之外的外向型中小微制造企业普遍出现困难。

五、“内循环”呼唤“精英制造”

“专精特新”属于制造业,此前改革开放40年中,在我国外贸高度发达的背景下,制造业也高速发展。在“十三五”期间,随着全球制造业的相对饱和,尤其是中美经贸摩擦背景下引发的逆全球化思潮下,制造业发展遇阻。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将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入世十年,从2001到2011,是中国制造业飞速发展的黄金十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充分享受了全球化红利,一举成为世界工厂。时过境迁,规则正在重构,数字经济时代的全球化新规则正在酝酿当中,WTO的红利已经见顶,美欧等西方国家对华遏制,高科技和先进制造精准脱钩,全球化会不会变成两套规则的半球化,仍有待观察。

机遇也同时存在。一方面,对冲逆全球化,内循环为主是一个必然选择。但另一方面,中国内需市场开始发力,借助于电商和新基建,国内统一大市场快速形成,在继中国制造、中国基建、中国高铁之后,一张新名片正在被搽亮,这就是中国市场。内循环为主体、内外循环互促的新发展格局,将是专精特新企业的春天。

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动能将主要靠消费拉动和创新驱动。中国的中产阶层在壮大,接近4亿人,甚至超过美国人口。从商品零售额来看,目前中国已是全球最大消费市场。85后从事新兴产业的就业人群和近两年退休的老年人群,是中国市场的消费新势力,他们追求生活品质,也有很强的消费能力。消费升级将传导到制造业,推动制造升级。传统制造业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成为必然选择。舒马赫在强调中小企业作用的时候,呼吁从大规模制造转向大众制造,现在还需要从大众制造转向精英制造。 

六、打造中国版“隐形冠军”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企业发展而言,最终还是需要靠企业家精神和自身努力。对于“专精特新”企业自身来说,在当前经济转型大背景和政策大力支持下,打造持续的核心竞争力在未来十分重要。

中制智库已经在2021年的第六届中国制造强国论坛上启动了《隐形冠军》项目,旨在发现、培育、宣传制造业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中制智库与德国隐形冠军协会、浙江大学隐形冠军国际研究中心联合推出了中国制造业企业隐形冠军的评价体系,引导专精特新企业持续打造核心竞争力。

我们从四个方面来衡量、评价和培育国内隐形冠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是从产品角度。强调产品的专用性和不可替代性,深耕细分市场,性价比高,有独创,难模仿;

二是从市场角度。是指产品市场占有率或首位度具有较大优势,在所处行业中具有领导地位,有行业标准制定权和定价话语权;

三是企业角度。敢于从无到有,潜心若干年做出一个市场。企业的持久性强,传承性好,对多元发展持谨慎态度;

四是企业家角度。是指该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是具有工匠精神和科学精神特质的企业家,偏执,苛刻,有足够战略定力与意志力。

以上四点,简略来说即为“四个专”:专用、专业、专注、专家。

经济学家贾康:大企业持续赋能“专精特新”是积极探索


18811649401837_.pic.jpg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中制智库学术委员会委员 贾康


2021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22年3月“两会”,对于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给出的指导方针,是坚定不移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破解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不利影响,把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实现对接“新的两步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3月16日,刘鹤副总理主持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专题会议,进一步强调,在当前复杂形势下,最关键的是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经建中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与“两个毫不动摇”,切实保护产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保持经济运行于合理区间。

我们贯彻落实决策层的经济工作方针与要求,领会其实质诉求,就是要在党的基本路线上,克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困难与阻力,不断推进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一步步去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使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中国梦”梦想成真。在这一全民族的共同努力中,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整个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脊梁,而实体经济发展中“专精特新”产能的发展壮大,是其高质量发展中十分重要的支撑力量。今年两会上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明确提出“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要求时,强调要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并特别指出,我国要“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18821649403346_.pic.jpg

中国企业界专精特新“小巨人”和“隐形冠军”的培育、涌现和壮大,既是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在“爬坡过坎”中推进中国产业经济升级发展,促使“世界工厂”由“大”而“强”的迫切需要。同时,我们必须正视,中国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总体而言还只是处在初创阶段,既有“方兴未艾”的成长性,又面临复杂严峻国内外形势的风云变幻以及激烈国际竞争的挑战和考验。为在四十余年改革开放发展成就基础上,使“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和“中国智造”升级,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指导精神,以多种政策手段和可调动的投融资等方面的机制,为专精特新企业的蓬勃发展赋能。其中,已有较雄厚经济实力的大型企业,依据特定的产业关联和投融资偏好,对于关键科技领域中的中小企业可选择对象,予以赋能支持,即可促进“小巨人”的培育,又能实现自身与“小巨人”的共同成长,是一种值得关注和肯定的积极探索开拓。

比如,根据刚刚发布的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度业绩报告中披露的信息,联想控股持续致力于提升对创新创业企业的扶持力度。公司通过旗下基金及所投企业,在前沿技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以及TMT等领域,持续对创新型企业进行投资赋能,已培育出一批科技创新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例如,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到,要加快智能制造、高端芯片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应用,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联想控股战略投资的上海富瀚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拥有在图像信号处理、视频编解码、嵌入式系统软件、智能处理算法、复杂多媒体SoC设计技术等关键技术领域的多项核心技术与自主知识产权。


<p style="margin: 0px 8px; padding: 0px;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line-heig

中制智库 | 中国制造强国论坛组委会秘书处
咨询电话:400-6161-661
邮箱地址:cmtt@cmtt.org.cn

总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东路3号中水电国际大厦13层
湾区运营中心: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南十二路18号长虹科技大厦16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