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众所周知,当前情势下,中国要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务必要坚持创新,推动高新产业的发展。中国也正在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制造业融合发展,加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据悉,规划建设雄安新区重点任务之一,即是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动能。新的经济模式的发展与推进,为雄安打造全球创新高地、改革开放新高地,提供了更好的机会,然而雄安的未来也任重道远。
任重道远,“新”的目标
“中国制造2025是抓对了,我们必须排除干扰,坚定的走下去”,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主笔,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屈贤明以平实明晰的语言,表示要达到2025的目标,制造业还有需要加强的几个方面:第一,核心技术的突破,知识创新的力度;第二,芯片、制造装备、传感器材、关键技术材料等方面的工业强基;第三,培养一批在世界上有竞争力、处于领先地位的的产业,培养一批世界500强的制造企业,培养一批能提供工业强基零部件、基础材料的实业隐形冠军。我们要内紧外松,多做少说。”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屈贤明
反观雄安的产业现状,它又拥有怎样的工业基础呢?在分析雄安的工业化背景时,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学者、国际问题专家张国庆认为,河北沿海地区虽是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但它以钢铁、化工、装配、建材为支柱的制造业体系,显然是与国家对雄安的要求不接轨的。雄安的使命任重道远,起步将是很艰难的。但一张白纸,往往会画出最美的图案。雄安要做好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这也将成为雄安发展的一大优势,高质量高水平的产业转移可以助力雄安实现最伟大的跨越。此外雄安还应抓紧人才的引进,吸纳国际国内领军人物到雄安创业。
△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学者、国际问题专家张国庆
平台协同,资源共享
那么未来产业的形态、雄安的产业形态又将是怎样的呢?对此,张国庆认为:
雄安的工业化,应是工业的高级化,工业的服务化,要面向产业链的上下游中小企业,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创新支撑服务体系。
针对平台问题,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亚平强调了平台服务的重要性,表示通过平台可以实现制造业资源的最大化。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亚平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专家组副组长、工信部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委员董景辰则详细地分享了他对未来产业链的发展构想: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专家组副组长、工信部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委员董景辰
未来产业链一定是资源共享更加灵活、更加协同的。将来的制造资源一定是在社会协同的情况下能更加有效地进行优化配置的,企业只是产业链中的一环,彼此是上下游的关系。云平台将协调这些产业链之间和企业之间的关系,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应用和调动。到2035年时,制造业也将可能进入一个人工智能技术为主的新时期,进入人机协同的工作模式,即大部分的活动由机器来完成,人则需要去设想如何让机器实现人的各种需求,并且设计出更漂亮的服装让机器去操作。在考虑了这些后,我们引进的产业才能不断地、持续地沿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而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则以其制造专业的经历背景,为我们提供了颇具警示性的观点,表示中国的制造业追求自力更生不能走向极端,应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同时他认为,现代服务业是建立在现代制造业的基础上的,故而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只能是现代制造业。对未来制造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
可以想象的到的是,万物物联的时代必将重构社会生产方式、生活场景,也将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面对雄安工业的未来,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屈贤明也表明了他的乐观态度:我们要建设一批企业的和国家层次的制造业研发中心、高技术的产业,在这些新的技术以及它形成的产业方面,我认为雄安可以后来居上!